一、总则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及个人信息安全的原则,小米应用商店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要求,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规则》。如果您的应用受众群体包括未成年人或是专为未成年人设计,请确保应用所呈现的内容均适合未成年人,不得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二、隐私保护
1、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1.1 不得涉及违规获取未成年个人信息,诱导实施违法行为;
1.2 收集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用,应制定专门的儿童隐私政策;
1.3 应用在收集和处理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前,需获得父母或监护人的合法授权。
三、应用内容保护
1、应用信息
1.1 不得出现以谐音词、变体字、表情符号等形式传播色情低俗、赌博迷信等内容;
1.2 非儿童类的应用信息中不得包含“适合幼儿”和“适合儿童”等暗示应用受众为儿童的词语。
2、通用内容
2.1 面向未成年人的应用,不得包含或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如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暴力、血腥或惊悚信息等,且面向未成年人的应用内容需适合未成年人;
2.2 应用内不得包含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色情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外链、浮窗、二维码、账号信息等进行色情引流;
2.3 不得通过恶意p图、编造谣言、网络烂梗等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2.4 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肉搜索”,恶意传播泄露未成年人隐私,如欺凌视频等;
2.5 不得诱骗未成年人提供社交账号、支付密码等用于网络诈骗活动;
2.5 不得利用相似标志和名称信息,仿冒未成年人喜爱的APP,传播违法不良信息;
2.7 不得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
2.8 不得通过内嵌非法软件或违规马甲包等方式,恶意“变身”为涉黄涉赌平台。
3、特殊品类内容
3.1 短视频类
3.1.1 短视频中严禁出现任何形式的暴力血腥画面,包括但不限于展示真实的或模拟的血腥场景、暴力行为过程等,以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和不良影响;
3.1.2 短视频中禁止出现涉及校园霸凌的内容,无论是直接展现霸凌行为,还是以任何形式对校园霸凌事件进行宣扬、美化或调侃;
3.1.3 严禁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商业营销、流量炒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牟利活动。不得将儿童作为不当商业行为的对象或工具,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3.1.4 短视频中不得发布丑化学校、老师、家长形象的内容,禁止鼓吹师生矛盾、家庭矛盾;
3.1.5 短视频内容不得包含诱导未成年人进行不良行为的元素,如吸烟、饮酒、沉迷网络、违反社会公德等。要严格把控内容导向,避免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
3.2 聊天社交类
3.2.1 禁止通过群组、私信向未成年发送色情内容,在未成年照片分享、未成年账号发布、交友界面等,发布低俗色情跟帖,诱导不良交友活动,或实施诱奸等违法行为;
3.2.2 禁止创建专门话题、群组等,恶意编造网络黑化、低俗流行语,使用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公布在网络上,进行恶意P图,煽动亲子、师生对立等问题引导网暴行为,向未成年人传播不良价值观;
3.2.3 禁止借“个性交友”“童星招募”“有偿收图”等名义,诱骗或胁迫未成年人进行在线裸聊、做出淫秽动作、提供裸照视频等;
3.2.4 禁止通过聊天交友、虚拟空间装饰等娱乐功能诱导未成年人消费;
3.2.5 禁止利用免费游戏装备、投票返现、盲盒抽取、粉丝抽奖等诱导未成年人转账汇款,以“内部人员”“含泪转让”等名义向未成年人虚假售卖演唱会门票,实施网络诈骗;
3.2.6 禁止涉及与陌生人聊天、提供约会交友服务、两性或婚姻建议等内容的聊天社交应用,以未成年人为目标用户,如在线配对聊天、开放聊天室、秀场直播等。
3.3 学习教育类
3.3.1 面向未成年人的学习教育类应用不得含有网络游戏链接,以及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3.3.2 面向未成年人的学习教育类应用不得提供超标超前培训的相关内容,不得提供境外教育课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从事学科类培训;
3.3.3 学习教育类APP不得偏离主责主业,传播打擦边球违规信息;
3.3.4 儿童类应用不得含有应用外链接、付费项目或其他会对儿童造成干扰的内容,相关功能必须严格限制在家长监控专区,防止未成年人擅自交易或跳转外部平台。
3.4 深度合成类
3.4.1 禁止利用 “AI 换脸”“AI 绘图”“AI 一键脱衣” 等技术生成涉及未成年人低俗色情的图片和视频;
3.4.2 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发布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3.5 时尚购物
3.5.1 禁止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借未成年人形象进行无底线营销;
3.5.2 禁止以动漫制作、电子游戏等内容为噱头或借口,诱导未成年用户引流至第三方平台。特别是当第三方平台提供涉黄、涉暴等违法违规资源时;
3.5.3 禁止在购物软件内提供有偿代骂服务,此类服务涉及对他人的侮辱、诽谤、骚扰等,严重违背公序良俗,且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
3.5.4 禁止向未成年用户宣传、推广或售卖酒精、烟草制品、情趣用品、软色情文具等。
4、广告
4.1 广告内容
4.1.1 应用内面向未成年人投放广告的行为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婚恋、孕育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4.1.2 面向儿童的应用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儿童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以及可能引发儿童模仿不安全行为的内容。
四、应用功能
1、通用功能
1.1 应用不得向未成年人违规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服务;
1.2 应用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并需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1.3 开发者应当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投诉、举报;
1.4 禁止利用含有“阅后即焚”等功能的密聊软件诱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诱导实施违法行为。
2、未成年模式
2.1 未成年模式不得提供“虚假模式”,用户进入未成年人模式后无内容、无法使用;
2.2 未成年模式下不得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养成不良嗜好等内容;
2.3 未成年模式需存在防逃逸措施,不可以出现无需验证即可退出的情况;
2.4 未成年人模式下需建立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专属内容池,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生态环境。
以上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则,各应用开发者和运营者需严格遵守,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